400-123-4567

新闻中心 分类
陶晓峰:做CT真会增加患癌风险吗?发布日期:2024-04-30 浏览次数:

  不久前,“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的说法上了热搜。因多位医生站出来辟谣及科普,让“放射科”也从“幕后”走进大众视线。我们都知道,很多病都要先“拍片子”看看,但放射科并不仅仅是“拍片子”的科室,他与临床各科室融合发展,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极大作用。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陶晓峰团队就为一名被子宫腺肌症病痛困扰多年的患者实施了子宫腺肌症磁波刀无创治疗。

  “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双肺纹理正常……”记者采访时,一位放射科医生正在给患者的胸部CT书写诊断报告单。在陶晓峰看来,影像检查报告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临床决策,不能懈怠。“如果片子读错了,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所以,每一张片子都要经过2名医生的手,2人都要签名。”

  “肿瘤就是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在大家对肺结节更加关注了,早期肺癌的患者术后可以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这得益于影像学早期筛查以及精准诊断。”陶晓峰说,以肺癌为例,早筛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敏感、最准确的还是胸部CT。

  一位肝移植病人在外院查出“肺癌”,抱着最后的“侥幸心理”来到陶晓峰的门诊。“片子上有个球形结节,看着是很像肺癌。但仔细研究病史发现,病人用了免疫药物,抵抗力下降,已经咳嗽了一个多月,因此,肺部这个阴影也有炎性的可能。”陶晓峰建议他回去休息,加强营养,一个多月后,病灶果然缩小了,压在患者心上的石头终于放下。

  放射科或许是医院“最值钱”的科室,DR室、CT室、MRI室、DSA室……先进的检查设备帮助医生更好地“捕捉”疾病的踪影。上海九院是最早引入影像AI辅助读片的医院之一,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高敏感地检出阳性病例和病灶区域,再交由放射科医师进一步诊断,从而省下大量阴性病例数据占用的人力。陶晓峰说,传统的人工模式下,影像科医生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长时间工作必然会导致眼部疲劳,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引入人工智能做初筛,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效率。

  “放射医学是一门依靠经验积累的学科,技术在不断进步,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放射科医生不仅要全面掌握临床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让更多患者获益。”陶晓峰说。他在工作中发现,新型MRI检查技术中,如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为此推动了临床应用CT和MRI方法术前诊断和评价甲状腺结节。他还利用分子影像方法判定脑胶质瘤、头颈部鳞癌的肿瘤边界,探讨胶质瘤和头颈部鳞癌的c-Met多态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取得了重大突破。

  患者李女士受子宫腺肌症病痛困扰多年,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口服药物疗效不佳,且出现了贫血症状。术前MRI检查提示患者子宫前壁腺肌瘤长径已达5厘米,由于她难以接受传统的有创治疗,鉴于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消融术具有无创、精确靶向定位和实时定量温度控制的优势,经妇科筛选入组,陶晓峰团队为患者具体实施了无创手术治疗。

  陶晓峰介绍,磁波刀技术的优势在于手术中可以精准无创测量靶区温度,实时评估疗效。2023年11月,九院放射科、妇科启动“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系统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试验”项目,未来将与多家单位合作,持续探索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在九院放射科,每天早晨都会研讨前一天留下来的疑难病例。在陶晓峰看来,放射科医生更要多学多看,比如很多人的片子看起来虽然不一样,但可能得的是同一种病;也有人片子里的阴影看起来一样,但性质完全不同。因此,要注意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情形。有时一个小得不起眼的影像,也会影响判断结果。

  陶晓峰每周都会给年轻医生“改作业”,看看他们报告写得是否准确,还要注意体现医学温度,因为每一张片子都左右着患者的喜与忧。比如,影像上出现的征象要给予比较理性的描述,但不要写得过于“直白”,会把患者吓坏;如果患者是复查,还要认真作前后对比。再比如,AI读片的精准度很高,很多没有临床意义的结节也会被“揪”出来,有一次AI提示某患者有35个结节,其中10多个高危,这时就需要医生认真地核对、判别,最终写报告时注意措辞,避免引起患者过度焦虑。

  如今,医学影像渗透到了医学的各个角落,陶晓峰说,阅片细心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放射科医生就像奋斗在影像世界的寻光人,从影像中为患者寻找希望之光。

  答:过大的辐射量的确会致癌,但这里的关键是“量”。按照中国辐射防护规范,一名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放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毫西弗,而对于普通公众,一个人一年内接受的辐射量不超过5毫西弗(mSv)就是安全的。比如,一张X光片,0.1mSv;一次低剂量螺旋CT,1.5mSv。

  2、 既然辐射量并不高,为何适龄女性在拍片前医生都会问一句,近期有无生育计划?

  答:虽然拍X光片的辐射量低,但拍片瞬间的辐射依旧可能损伤卵子。因此,半年内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在体检时应尽量避开放射检查,选择超声检查或核磁共振是安全可靠的。

  答:所有的检查室都经过特殊的防护处理。比如X线的操作室和CT的操作室,都有铅的防护。在不进行操作的时候,是没有射线的。所以大家不必“绕道走”,但也不要随意进入检查室。

  答:放射科不是照相馆,做不到立等可取。做完检查后,医生要根据影像进行分析诊断,且经过相关医生审核才能出具诊断报告。对于疑难病例,还要科内或多学科会诊,一起综合讨论分析得出汇总结论。本着对病人负责、保证报告质量,医生都会严格执行报告流程或时限。

  答:不建议。健康人不建议使用PET/ CT体检,因为它的辐射量要高于普通CT。而且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作为肿瘤筛查项目还是要配合其他检查,同时它也只适合特殊人群。

  陶晓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科主任,影像组学和分子影像实验室主任。担任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专委会全国委员兼头颈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实用放射学杂志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临床专业特色:在头颈部病变影像学诊断方面是国内著名专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声誉。在神经系统病变和肺部结节病变诊断方面也有较高造诣。

  主要研究工作为头颈部及神经功能影像学、分子影像学。近年来围绕头颈部和神经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生物学边界判定,以及肿瘤特异性靶点等精准医学难题,从多模态功能成像、分子影像、影像组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SCI文章100余篇,10分以上10余篇。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